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 13632355031

< >

【刑事律师解读】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定刑、司法认定、立案标准及法律规定

分享到:
点击次数:827 更新时间:2020年02月28日13:52:26 打印此页 关闭

刑事律师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定刑、司法认定、立案标准及法律规定

 

前言:知名刑事律师解读如何理解刑事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定刑、司法认定、立案标准及法律规定。

 

一、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概念,什么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指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和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

 

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构成要件

主体要件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主体是依法具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包括公司法中所规定的在中国境内注册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子公司。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依法均属有限责任公司,应为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犯罪主体之一;此外,在我国境内注册的具有中国法人资格、且其组织形式表现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外资企业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也能够成为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主体。

修改后的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在原有犯罪主体公司的基础上,增加了企业以及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限定,实际上缩小了主体范围。通常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和发行人、发行债券的公司或企业、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等。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采取单罚制,只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进行刑事处罚。立法上采用单罚制主要是基于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犯罪主体公司、企业也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犯罪行为侵害的受害者,对公司、企业进行刑事处罚会进一步损害公司、企业的股东权益的考虑。有学者认为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只处罚自然人主体,并非是对单位主体采取了单罚制,而是因为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并不符合单位犯罪的特征,不是单位犯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犯罪主体就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负责人员,而非公司和企业这样的单位主体,因此并不处罚单位主体。

 

主观要件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规定披露,会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的利益,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由于企业相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对本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重大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负有法定的注意义务,因此有学者建议对因重大过失而致应当披露的重要信息没有按照规定披露,或者因重大过失而致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而严重损害股东或其他人利益的行为犯罪化。

 

客体要件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对公司、企业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又侵犯了股东、社会公众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公司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的犯罪行为损害了国家对公司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扰乱了正常的财会活动秩序,由此导致的社会公众对经济市场赖以维系的运作机制的信赖基础缺失,从而危及整个经济市场的结构安全和秩序稳定,其最终侵犯的仍然是国家对公司、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也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犯罪行为的最大社会危害性所在。而且在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犯罪对象中除了公司、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还包括依法应当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披露的公司、企业的其他重大信息。因此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侵犯的客体不应仅仅是国家对公司和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客观要件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以及不按照规定披露《公司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公司、企业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并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刑法修正案(六)》修改后增加的其他重要信息主要指能使股东或其社会公众决定或者改变投资决策的对公司经营管理影响重大而一般不在财会报告上反映的重大信息,比如公司、企业的重大债务、债权人的情况、公司合并、分立等事项。对于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具体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5条曾针对虚假财会报告罪提供过追诉参考标准:(1)造成股东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以上的;(2)致使股票被取消上市资格或者交易被迫停牌的。对于修改后的第161条中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具体标准目前尚无明确规定。

 

三、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量刑标准

 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四、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司法认定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1、 后者表现为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前者表现为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2、 后者的主体是自然人;前者的主体是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

3、 后者的目的是非法直接占有公私财物;前者的目的是吸引投资间接获取利益;

4、 后者的刑事责任由犯罪人本人承担;前者由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贷款诈骗与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界限

1、 前者表现为违反金融法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后者表现为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 前者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后者是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

3、 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不同。前者是犯罪人本身;后者是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4、 前者的目的是非法直接占有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贷款;后者的目的是吸引投资间接获取利益。

 

诱骗投资与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界限

1、 前者表现为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2、 前者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后者是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

3、 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不同,前者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后者只能是自然人。

 

五、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立案标准

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股东、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二)虚增或者虚减资产达到当期披露的资产总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三)虚增或者虚减利润达到当期披露的利润总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四)未按照规定披露的重大诉讼、仲裁、担保、关联交易或者其他重大事项所涉及的数额或者连续十二个月的累计数额占净资产百分之五十以上的;

(五)致使公司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或者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被终止上市交易或者多次被暂停上市交易的;

(六)致使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公司、企业骗取发行核准并且上市交易的;

(七)在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将亏损披露为盈利,或者将盈利披露为亏损的;

(八)多次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多次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的;

(九)其他严重损害股东、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六、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法律规定

[刑法条文]

第一百六十一条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百零三条 公司在依法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等材料上作虚假记载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补充规定二》

第六条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案(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