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 13632355031

< >

【刑事律师解读】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定刑、司法认定、立案标准及法律规定

分享到:
点击次数:895 更新时间:2020年02月28日14:18:18 打印此页 关闭

刑事律师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定刑、司法认定、立案标准及法律规定

 

前言:知名刑事律师解读如何理解刑事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定刑、司法认定、立案标准及法律规定。

 

一、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概念,什么是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是指故意隐匿、故意销毁有法定保存义务的会计凭证和帐簿、财务报告,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构成要件

 主体要件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主体既可以为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自然人作为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主体,主要是公司、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有关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其他工作人员一般不属于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主体,但可以成为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共同犯罪主体。单位作为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主体,原则上应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 (《会计法》第 2 条、第 44 条) 。然而,根据《刑法修正案》第 1 条的规定,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单位主体仅指公司、企业,并不包括其他单位,因为《刑法修正案》已将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列入《刑法》第三章第三节妨害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这种规定显然没有包括其他单位在内,这并不与《会计法》的内容相矛盾。

 

主观方面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即行为人明知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法保存,故意予以隐匿或者销毁。行为人隐匿或者故意销毁财会凭证一般具有某种目的,如逃避监督检查、清算等。过失不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

 

客体要件

该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司、企业的财会管理制度。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既已列入妨害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这表明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客体具有破坏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的属性。《会计法》第 2 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  以下统称单位  必须依照本法办理会计事务。 13 条规定: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公司法》第 174 条规定: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行为人隐匿、销毁财会凭证的行为就是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中财会管理制度的直接侵犯。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犯罪对象具有特定性和限定性,专指公司、企业的财会凭证,并不是《会计法》所包括的财会凭证范围。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对象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所谓财会凭证是指能够证明财务、会计活动的证据。所谓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活动,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据。会计凭证按其用途和填制程序,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两种。所谓会计帐簿,是由一定格式又相互联系的帐页组成,用来序时地、分类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帐簿有不同种类和多种格式,各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在统一规定的前提范围内设立,一般设有日记帐、总帐、明细帐等。所谓会计报表,是指公司、企业的财会部门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结合其他有关资料加以汇总整理,以一定的指标体系,用货币为计量单位,全面、系统、定期地总括反映公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的报告文件。为了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信息需要,企业的会计报表由三个层次组成:一是向社会公开的会计报表。这类报表主要用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及企业潜在投资者了解企业有关股权、债权、投资等方面的各种资料。二是向国家各职能部门报送的各种会计报表,以满足国家各职能部门对企业间接调控的需要。国家作为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政策、法规、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杠杆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加以引导。为了满足国家对企业的调控需要,企业也要向国家提供监控所必需的各种信息资料。三是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各种报表。这类报表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如编制生产、销售、财务成果等快报,供企业管理者决策、调度使用。除了上述这些具体对象以外,那些与财务管理有关的财会凭证都属于其他会计资料。

 

客观方面

该罪客观上表现为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其一,违法要件。行为人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以违反有关财会管理法律、法规为前提。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档案,妥善保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销毁办法应按照国务院、财政部或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办理。行为人隐匿或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财会凭证,其行为触犯了国家会计管理法律、法规,因而具有违法性,这也是行为人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前提要件。

其二,行为要件。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客观行为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隐匿财会凭证的行为。即以各种方式将公司、企业的有关财会凭证转移、藏匿或隐瞒起来的行为。根据《会计法》第 35 条规定:各单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接受有关监督检查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以及有关情况,不得拒绝、隐匿、谎报。如公司、企业为逃避监督检查隐藏有关财会凭证的行为。二是故意销毁财会凭证的行为。即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按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销毁办法擅自毁掉应当保留的财会凭证的行为。根据《会计法》第 23 条的规定: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档案,妥善保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销毁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依照 1984 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颁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各种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其特点分为永久与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三年、五年、十年、十五年和二十五年五种。如企业会计凭证中的原始凭证、计帐凭证和汇总凭证的保管期限为十五年;会计帐簿中的明细帐保管期限亦为十五年。②公司、企业及其有关人员在法定保管期限毁掉财会凭证的行为,无论属于何种原因,都是故意销毁财会凭证的行为。行为人实施上述两种的任何一种行为,都可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

其三,情节要件。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属于情节犯,行为人犯罪情节是否严重是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法定要件。只有那些情节严重的隐匿、故意销毁财会凭证行为才能构成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情节较轻的隐匿、故意销毁财会凭证行为一般不以犯罪论处。至于何种情形属于情节严重,《刑法修正案》并未明确加以规定。在有关司法解释尚未出台以前,笔者认为,情节严重的情形一般包括:多次隐匿、故意销毁财会凭证的;隐匿、故意销毁重要财会凭证的;隐匿、故意销毁财会凭证导致公司、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的,等等。

 

三、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量刑标准

 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四、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司法认定

 罪与非罪的界限

区分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帐薄、财务会计报告罪与非罪的明显界限是犯罪情节。只有情节严重的隐匿、故意销毁财会凭证行为,才以犯罪论定;一般情节轻微或危害不大的隐匿、故意销毁财会凭证行为应以违法行为论,并通过行政手段加以处罚。如《会计法》第 44 条规定: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还应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五、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立案标准

  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隐匿、故意销毁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依法应当向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有关主管部门等提供而隐匿、故意销毁或者拒不交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

  ()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六、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法律规定

[刑法条文]

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一 【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会计法》

《会计法》第23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处理处罚依据:《会计法》第44‘‘隐匿 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甚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四条 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L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五条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7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隐匿、销毁的会计资料涉及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2、为逃避依法查处而隐匿、销毁或者拒不交出会计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