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 13632355031

< >

以案说法,未成年罪犯减刑、假释监督案例

分享到:
点击次数:878 更新时间:2021年03月07日23:18:36 打印此页 关闭

以案说法,未成年罪犯减刑、假释监督案例

 

基本案情 

罪犯廖某,男,19999月某日出生,汉族,初中文化。201612月某日因犯抢劫罪被某省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元,刑期至20181113日。廖某因系未成年罪犯,于2017120日被交付到某省某未成年犯管教所执行刑罚。20186月,某未成年犯管教所在办理减刑过程中,认定廖某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拟对其提请减刑。

 

检察机关监督情况 

线索发现

20186月,某未成年犯管教所就罪犯廖某提请减刑征求检察机关意见,某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认为,廖某符合法定减刑条件,同时符合法定假释条件,依据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可以优先适用假释。与对罪犯适用减刑相比,假释更有利于促进罪犯教育改造和融入社会。

调查核实

为了确保监督意见的准确性,派驻检察室根据假释的条件重点开展了以下调查核实工作:一是对廖某改造表现进行考量。通过询问罪犯、监管民警及相关人员,查阅计分考核材料,认定廖某在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二是对廖某原判犯罪情节进行考量。通过审查案卷材料,查明廖某虽系抢劫犯罪,但其犯罪时系在校学生,犯罪情节较轻,且罚金刑已履行完毕。三是对廖某假释后是否具有再犯罪危险进行考量。结合司法局出具的“关于对廖某适用假释调查评估意见书”,走访调取了廖某居住地村支书、邻居等人的证言,证实廖某犯罪前表现良好,无犯罪前科和劣迹,且上述人员均愿意协助监管帮教廖某。四是对廖某家庭是否具有监管条件和能力进行考量。通过走访廖某原在校班主任,其证实廖某在校期间系班干部,学习刻苦,乐于助人,无违反校规校纪情况;廖某的父母职业稳定,认识到廖某所犯罪行的社会危险性,对廖某假释后监管帮教有明确可行的措施和计划。

监督意见

2018626日,某市人民检察院提出对罪犯廖某依法提请假释的检察意见。某未成年犯管教所接受检察机关的意见,于2018628日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请审核裁定。为增强假释庭审效果,督促罪犯父母协助落实帮教措施,某市人民检察院提出让廖某的父母参加假释庭审的建议并被某市中级人民法院采纳。

 

监督结果

2018727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某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庭审理罪犯廖某假释案。庭审中,检察人员发表了依法对廖某假释的检察意见,对廖某成长经历、犯罪轨迹、性格特征、原判刑罚执行、假释后监管条件和帮教措施等涉及廖某假释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廖某的父母以及某未成年犯管教所百余名未成年服刑罪犯旁听了庭审,廖某父母检讨了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不足并提出了假释后的家庭帮教措施,百余名未成年罪犯受到了很好的法治教育。2018730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罪犯廖某裁定假释。

 

指导意义 

1.罪犯既符合法定减刑条件又符合法定假释条件的,可以优先适用假释。

减刑、假释都是刑罚变更执行的重要方式,与减刑相比,假释更有利于维护裁判的权威和促进罪犯融入社会、预防罪犯再犯罪。目前,世界其他法治国家多数是实行单一假释制度或者是假释为主、减刑为辅的刑罚变更执行制度。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减刑、假释适用不平衡,罪犯减刑比例一般在百分之二十多,假释比例只有百分之一左右,假释适用率低。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时,应当充分发挥减刑、假释制度的不同价值功能,对既符合法定减刑条件又符合法定假释条件的罪犯,可以建议刑罚执行机关提请人民法院优先适用假释。

2.对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的罪犯适用假释可以依法从宽掌握,综合各种因素判断罪犯是否符合假释条件。

人民检察院办理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的罪犯假释案件,应当综合罪犯犯罪情节、原判刑罚、服刑表现、身心特点、监管帮教等因素依法从宽掌握。特别是对初犯、偶犯和在校学生等罪犯,假释后其家庭和社区具有帮教能力和条件的,可以建议刑罚执行机关和人民法院依法适用假释。对罪犯“假释后有无再犯罪危险”的审查判断,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未成年罪犯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其在刑罚执行中的一贯表现、帮教条件(包括其身体状况、性格特征、被假释后生活来源以及帮教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3.对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的罪犯假释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建议罪犯的父母参加假释庭审。

将未成年人罪犯父母到庭制度引入假释案件审理中,有助于更好地调查假释案件相关情况,客观准确地适用法律,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督促罪犯假释后社会帮教责任的落实,有利于发挥司法机关、家庭和社会对罪犯改造帮教的合力作用,促进罪犯的权益保护和改造教育,实现办案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4.人民检察院应当做好罪犯监狱刑罚执行和社区矫正法律监督工作的衔接,继续加强对假释的罪犯社区矫正活动的法律监督。

监狱罪犯被裁定假释实行社区矫正后,检察机关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有关规定,监督有关部门做好罪犯的交付、接收等工作,并应当做好对社区矫正机构对罪犯社区矫正活动的监督,督促社区矫正机构对罪犯进行法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组织其参加公益活动,增强其法治观念,提高其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其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

 

要旨 

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罪犯减刑、假释监督案件,应当比照成年罪犯依法适当从宽把握假释条件。对既符合法定减刑条件又符合法定假释条件的,可以建议刑罚执行机关优先适用假释。审查未成年罪犯是否符合假释条件时,应当结合犯罪的具体情节、原判刑罚情况、刑罚执行中的表现、家庭帮教能力和条件等因素综合认定。

 

上一条:以案说法,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网络攻击类共同犯罪案例 下一条:以案说法,如何理解重大责任事故罪与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区别?